蒙古族婚礼歌

 

    蒙古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,歌舞渗透在其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,热闹盛大的婚礼场面当然更不例外。在我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,当地蒙古族群众的婚礼就曾经以“婚礼歌相伴始终”的鲜明特色而为人所知。

  蒙古族世代生活在广袤辽阔的草原上,居住分散,娶妻或嫁女都要到很远的地方去,女儿出嫁后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与父母兄妹再见面,因此娶亲成了男婚女嫁的喜事和亲人分别的悲伤事。这种情感的抒发当然要通过歌唱去表达,于是产生了婚礼歌。经过漫长的演变,一种专门在婚礼上担当唱歌角色的半职业性的婚礼祝词家就产生了,男方的称为“贺勒莫沁”,女方的称为“嫂子”。而婚礼歌的演唱和内容也日渐丰富和完善,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程序,贯穿着婚礼习俗的全过程。

  蒙古族婚礼习俗盛大而繁杂,包括很多程序,婚礼歌则会在每一道程序中响起,以表达不同的感情。如从婚礼的准备阶段,即婚礼之前,女方有一位梳头妈,为新娘进行梳头仪式,就要唱劝嫁歌。而迎亲开始后,婚礼歌就更充分地发挥了作用,渲染着热烈的气氛。迎亲的男方家人多在结婚前一天到女方家迎亲。迎亲人到后,女方向男方迎亲人献茶,把新娘为新郎做的袍靴献上,新郎要换装。在此时就要唱盛装歌、祝箭歌、赞马歌以及贺喜歌等。接着求名宴开始,即女方的头道宴,招待接亲人队伍。宴席当中有献奶酒、对唱等。在新娘即将离家而举行的告别宴上,则会有报宴歌、亲家歌、姑娘歌和报时歌等。报时歌催促着人们起程,男方接亲与女方送亲的人开始上路,一路上欢歌笑语,抢新郎帽子,直到进入男方家头道门,有赛马歌、头门歌、献哈达和荷包歌。在进入男方家和正式举行婚礼后,伴随着一对新人拜火、拜天、拜双亲,则会有拜火歌、拜双亲、祝愿歌等,直至整个婚礼结束。

  婚礼歌的世代沿袭是靠祝词家来完成的,他们在演唱时只需四弦琴伴奏。宝音达赉是前郭县的一位著名祝词家,1919年出生的他原不识字,青年时拜师学艺,得一手抄本婚礼歌,视为珍宝。为学这部婚礼歌,他特地学了蒙文,并把全部婚礼歌全部默记下来。在演唱中遇到口齿伶俐的女祝词家时,他也跟着学一些新唱段。在日益熟练的演唱中,他也有很多新创作。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,他已经成为颇有影响的半职业婚礼祝词家了。他演唱的《蒙古族婚礼歌》在当地广有影响,草原文化馆、前郭县文化馆采风队1978年通过他的演唱整理了2000多行的《蒙古族婚礼歌》。宝音达赉在上世纪80年代初病故,省民间文艺家协会1989年授予他“吉林省民间歌手”称号。

  蒙古族婚礼歌可以说是伴随着婚礼场景而演出的一部完整的、有情节的、有故事的套曲。它不但记录了婚礼全过程,而且像百科全书一样,综合反映了蒙古族的历史、民俗、社会、信仰以及衣、食、住、行等方方面面,它是进行蒙古族文化研究不可多得的口传文化遗产。